文 | 唐娜‧戈爾曼(Donna Gorman)
多年前,我最小的孩子安絲莉(Ainsley)還就讀於學齡前學校時,有位老師罰她靜坐反省,等到她準備好討論自己做錯了什麼,才可以起身離座。然而,她就這麼坐過了團體時間,又坐過了點心時間,就連休息時間、故事時間、音樂時間,她都是獨自一人坐在那裡。一直到了吃午餐的時候,她才決定開口。她的這般「決心」,著實令老師驚訝。
而我呢?倒沒有那麼訝異。
這孩子的奶奶曾經當過校長,她再三向我保證:「妳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固執己見的,這種孩子升上國高中後,才不會跟著豬朋狗友闖禍。」當然,她的這一席話,並沒有讓我面對這些暴躁小傢伙時,比較好過一些。
固執的孩子在每件事上
都有強烈的意見,
上至何時該睡覺、該穿什麼衣服,
下至紅蘿蔔條該不該跟蘋果片
放在同個盤子上,都是如此。
雖然根據最新研究,奶奶所言不無道理。這項近來完成的研究從孩子還在國小高年級時,一路追蹤至成年階段。結果發現那些時常打破規則、違抗父母意見的孩子,未來不是收入較為優渥,就是學業表現跌破眾人眼鏡。
這項研究評估了八歲至十二歲孩子的非認知個人特質(non-cognitive personal trait),例如學術盡責性(academic conscientious)、特權感(entitlement),以及違抗程度(defiance)。四十年以後,研究者回過頭來檢視他們過得如何?
結果發現「打破規則」
(rule breaking)
和「不屈於父母權威」
(defiance of parental authority)
這兩項非認知因素,
最能預測他們成年後
是否會擁有高收入。
研究並沒有解釋為什麼「打破常規的孩子」跟「高收入的中年人」有如此強烈的關聯,不過根據研究者推測,這樣的孩子在班上可能更勇於競爭,因此成績會較為優異。長大成人後,他們們會更敢於提出要求,譬如商討薪資時,他們或會要求較高的薪資。這些人會更願意力爭高薪,滿足自身的經濟利益,即便得冒著惹惱同學或友人的風險,也不成問題。
但話說回來,研究者也無法排除較為負面的因素:這些年輕時樂於打破常規的人,長大成人後可能會以不道德的行為,換取更高的收入。
固執己見的孩子
會反射性地做出強烈反應,
並且大力捍衛自己的決定。
即便此項決定毫無邏輯也是如此。只要能得到想要的事物,他們可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。
所以說,奶奶說的當真有理嗎?
專家表示,
固執己見的孩子
確實更願意去做「正確的事」,
而非「做朋友都在做的事」。
只要父母能夠加以引導,讓他們想要在校表現良好,或是追求其他有意義的事情,這些孩子便會成為積極於做正確之事的領導者,即便他們得「千里我獨行」也是如此。
在我看來,這些都是蠻好的事情。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積極進取的領導者,未來還有能力買間海灘別墅給他老媽呢?但這事究竟該如何達成呢?我們該如何避免跟這不計一切代價只想贏的孩子爭辯各種事情,最後浪費了他大半的青春歲月?
你平時怎麼處理其他衝突情況,這時就怎麼做吧:
保持溝通管道暢通、
傾聽對方心聲,
並且請對方解釋自己的想法。
他們說明自己看法的同時,可能會就此察覺自己的邏輯謬誤,也可能就此說服了你,而要是他們的說法確實有道理,不妨好好討論、協商一番。
你甚至可於某些事情上稍作讓步,只要孩子滿足某些條件,就放手讓他們試試,譬如晚歸。
當然,要是他們沒能達到說好的條件,
那就得面對事前約定好的後果。
不過說實話,要跟我家這位不過一百五十餘公分高的未來大律師協商討論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!有時我真想索性利用權力,回到先前「我是妳媽,我說的都對」的論點。
可能我自己也有些固執己見吧。
但倘若下次這位年輕的談判大師,又帶著計畫來找我討論「能否晚點上床睡覺」,或是「能不能買新的iPad」,我還是會深吸一口氣,好好聽她說。
假如那項研究正確無誤,她這種與生俱來的堅持態度,未來會為她帶來不少好處。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,往後變為成功的大人,而這項研究顯示我那「充滿決心」的女兒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只是有時候還是不免覺得,要等她長大成人,真是遙遙無期啊。
作者介紹
唐娜‧戈爾曼(Donna Gorman)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教育總監,在教育親職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。 擅長特殊教育宣導、兒童行為管理、教師培訓、特殊教育和親職教育。 她擁有幼兒發展的碩士學位,並於會德豐學院(Wheelock College)從事特教工作。